导航:首页 > 儿童乐园 > 幼儿园乡土游戏

幼儿园乡土游戏

发布时间:2021-04-20 11:20:37

① 幼儿园教师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创设特色区域活动

摘要:自主性游戏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教育活动形式,他使幼儿教育过程真正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活动区(区域活动)活动作为自主游戏的主要活动形式,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已成为我园的一项常规的教育活动。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在前些年开展的活动区活动中,存在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误区,如:给幼儿一味提供美观、现成的活动材料,环境的创设也尽量向城市氛围靠拢。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且永远比城市的优秀幼儿园落后。最重要的是把属于我们自己的最有价值的东西给摒弃了。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出发打好基础。”根据我园的环境,我们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关键词:利用乡土资源创设活动区 “创设有价值的活动区”是我们活动区开展的重要内容,实践也使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内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中。我园地处农村山区,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铸就了乡土氛围的形成,乡村中的一条小路、一条水沟、一丛野草、一块泥地、一块石头、田野里的萝卜、青菜、山林间的小道、野果等等都能成为孩子活动的游戏材料。在活动区的创设中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来开展活动。在短短几年的实践中渐渐形成了具有我们乡村特色的区角活动,赢得同行与领导的好评。 一、活动区创设的依据 1、结合本园园本课程创设 我园根据本地、本园的实际提出了“农村中心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于是我们在活动区的创设中紧紧围绕这个幼儿园的大目标来创设区域环境。如:中班就结合乡土特色课程创设了“乡里人家”活动区,把整个活动区分成五个大区:特色工业品店、美工角、结构区、美食屋、书屋。 “乡里人家”区域网络图 石头建筑书屋特色笋干 做青团蔬菜拼盘农家小菜竹制玩具

② 如何巧妙的将家乡本土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游戏之中

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近年来,有关儿童发展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年龄愈小,他们愈容易从非正式的,主动而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就涉及到了课程实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美国著名的幼教专家丽莲凯兹在《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中明确指出:“适宜的教学方法要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与各种成人、儿童、材料互动,并直接与真实的物品和环境互动”。也就是说,适合儿童的教学方式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的、非结构性的,在这样的活动方式中,儿童可以和真实的环境、材料及教师、同伴互动。新《纲要》在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区域这一具有低结构性、非正式性恰好满足条件并符合要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自觉、自主、自由而快乐地学习着。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力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强调儿童学习过程中主动的参与、互助的合作、积极的探索。从2007年我园着手市级课题《本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探索》研究,我们江安县幼儿园地处农村县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乡土资源,农村广阔的田野蕴含着许多丰富的乡土材料,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有着纯朴的人文风情,素有“长江之滨”、“橙竹之乡”、“中国戏剧之摇篮”等美称,幼儿可以最生动、最直观、最形象的从中吸取不少的知识与营养,它有利于促进孩子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幼儿的兴趣及探索精神,也更能培养幼儿从小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的文化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亲身去感受、去领略、体验作为小县城孩子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胸怀和能力。研究中我们发现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开展活动的价值除了传承本土文化外,由于本土文化资源对幼儿来说都是熟悉而亲切的直观而具体的,与幼儿本身的生活紧密相连的,也是极易引起幼儿兴趣的,在园内外的教育环境相互渗透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快乐与激动,这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也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建一个个、充分渗透本土文化特色的区域,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究创索,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几年来 ,老师们对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有了一些感悟: (一)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富有野趣的本土文化区域活动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应亲近动植物,观察、了解照顾他们,具有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雪、雨、雷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的显著性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精神,幼儿园要不断挖掘附近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周边自然环境的可锻炼因素,进行愉悦的户外区域活动。几年来,我们带孩子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风景名胜、田间、山头、各种特色水果基地、竹雕工艺厂等,例如:带孩子们“徒步”到长江边,宽阔的沙地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活动场地,江边的鹅卵石、河沙、路边的旧树枝成了活动材料,孩子们在里面尽情地垒城堡、做生日蛋糕、画画、奔跑乐此不疲;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川南民俗文化活字典——夕佳山民居”,10056平方米、共有123间房、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其儒家耕读文化和民俗风情之完美的民居庄园,成了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在里面亲身体验、感知、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民居的园林布局、建筑装饰、民风民俗以及园林生态等方面去看、去听、去想,去领略、感受民居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这样的天然活动区域在我们幼儿园周围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在这些自然和历史赋予我们的空间里,新奇又陌生的物品引起幼儿兴趣,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孩子们畅快、自由的活动,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拉近幼儿与大自然、历史与现代的距离,满足幼儿亲近大自然的渴望,使幼儿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自主性逐步提升、运动热情更加高涨,感受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充实了幼儿的内心世界。 另外,《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开展各种富有野趣的活动。”我们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打破了以前把孩子“关”在幼儿园甚至“关”在教室里“教”的局面,在充分考虑安全的情况下,积极利用社会自然环境开展生动活泼的户外区域活动。乡间的羊肠小道、田埂、石板路,李子成熟季节爬到树上去摘李子,夏橙成熟时摘夏橙,孩子们可以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自由地活动,在攀爬、钻、跑、跳、投、平衡等运动中使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在具有自然乡土气息的材料和空间里,体会和享受原汁原味的“野味”。 (二)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纯真朴素的区域活动 独特的本土文化使得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杜威曾经说过:“只有社会与儿童找到平衡点时,幼儿对于活动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兴趣。”结合主题活动我们在园内创设了“走进戏剧—橙乡小舞台”“民俗一条街”“农家小院”“奇石居”“美食一条街”“竹艺空间”等特色区域,大量投放了各类本土材料供幼儿欣赏与娱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家乡小吃”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制作了“黄粑”、“红桥猪儿粑”、“竹筒饭”等等,在活动中津津有味地品尝家乡的美味小吃。在“国立剧专”中,幼儿从带来了在家里和爸妈一起收集的有关“国立剧专”的成立、为啥如何迁搬到我们江安,以及在此培养出的一些著名人物等等资料,再加上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到“国立剧专陈列馆”亲身看到、感受到一些知识经验,和老师共同创建了此活动区,在活动角中尽情模仿着、创造着、表演着……这些传统的本土文化游戏,蕴含着纯真、朴素的韵味,让孩子们百玩不厌。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富有本土文化气息的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们丰富的自然知识和各方面的技能,可以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增添与众不同的课程。如每年春天我们幼儿园都组织“亲子春游活动”,家长同孩子一起走田埂、采野花、捉蝌蚪,捉蚱蜢、捉螃蟹,在活动中教会他们对自然的知识;秋天组织“亲子登山活动”;还不时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编织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的编织区教孩子编织草鞭、花篮、昆虫等等;邀请会竹雕工艺的家长到幼儿园“竹工艺区”现场雕刻,教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竹雕技术;邀请爱好收藏奇石的家长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知识,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奇石文化。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使家园形成合力。 (四)以本土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 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总体构思幼儿园的课程体系,在本土文化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基本模式,构建五大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主题,形成了名为《娃娃游江安》系列园本课程。区域游戏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以本土文化主题教育为主线,有机渗透区域活动,作为对主题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人幼儿园课程体系,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学习,既巩固已有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1.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 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 活 动 区 语言区 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 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 建构区 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 1、 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 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 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 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在活动区中我们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具有代表性的能唤起孩子生活经验的情景,坚持感知体验、熏陶感染、形象趣味、浅显整合、具体操作等原则,以好玩、好看、好听、好吃的内容为活动的切入口,在做做、玩玩、看看、讲讲、画画、吃吃的活动中,使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学会认知、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教育资源,创建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课题的研究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区域活动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对于这个领域的组织、开展与引导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去研究和探索。

③ 如何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民间传统游戏

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背景,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渊源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谣,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民间游戏的玩具...

④ 如何让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得以彰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农村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识到,要充分利用想吐材料,首先要创设丰富的环境,其次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就我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初步谈谈我的观点。 现代化幼儿教育首先是在现代化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较高的教育质量和效益观应为现代化幼儿教育的题中之意,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是必然的,但须明确,高价、高消耗未必带来高质量,这里有一个教育资源的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的问题。现代化幼儿教育还意味着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自然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 乡土游戏是人们生活中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汇聚了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的智慧,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自身素材蕴涵着丰富而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具有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乡土游戏有着很强的地方性和趣味性,许多游戏中所配的儿歌使用当地方言,它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能随时随地拈来就玩。不仅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而且易学、易会、易传,玩具材料简便,百玩不厌,是我们农村孩子的良好伙伴。教师把这些从幼儿园外引进的乡土儿童游戏,通过各种形式将它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孩子们在这真实有趣的大自然中玩得随意、方便、有趣,真正体现了孩子们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体现了乡土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乡土材料,让这些乡土材料能在我们幼儿园活动中得以彰显呢? 一、要寻找挖掘乡土材料,激发幼儿自制玩具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最喜欢的玩具材料是激发幼儿积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幼儿对玩具材料感兴趣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快乐中学习。乡土材料,没有经过任何复杂的物理化学处理,向幼儿展示的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美。让幼儿回归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他们的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熟悉、新鲜和有趣。废旧的竹器、树木、贝壳、高粱杆是最具特色的;溪边的小石头,秋风中的落叶、树枝、田埂上的野花、稻草是最朴实的;稻穗、狗尾巴草是最常见的。面对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材料,幼儿的情感得到了释放,制作的欲望得到激发。并且在收集的同时,幼儿不仅熟悉、了解了这些材料的基本特征,而且学会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为自己制作玩具作好了前期的准备。 二、在幼儿园合理运用乡土材料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创设适宜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发展。我们幼儿园时属于乡镇幼儿园,与农村有着紧密的联系,周围蕴涵着大自然丰富的资源,其魅力吸引着每一双好奇的眼睛。根据周围的大自然和本园自身的条件,我园对充分利用周围资源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在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让幼儿的好奇心得以满足。 三、我们应该积极利用乡土资源,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活动区则为幼儿搭建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教师们要有计划地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并与孩子们共同搜集大量的地方材料,如高粱杆、稻草、树皮、豆类、沙子、石头、粘土等,满足幼儿制作和创造的需要。孩子们面对这些熟悉的材料,捏出一个个形象的动物,拼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讲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道: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的发展,头脑会变得更加聪明。我园各班开设巧手制作、小小建筑师等区域,给了幼儿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而乡土材料的充分利用,使幼儿的 活动更富有地方特色。老师在材料投放上,更加注重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水平,如在认知区,展示大小不同的种子,给蔬菜和水果分类;在美工区,用树皮粘贴,用高粱制作玩具等。教师还注意引导幼儿与他人合作来完成作品,成功为孩子带来无尽的喜悦。 3.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美术区,孩子们会变戏法似的运用树皮、棉花、高粱杆等粘帖出优美的图案;在益智区,孩子们认真地探索着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科学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制作蛋壳尝试“沉与浮“,或是摆弄着天平……幼儿的创造灵感在活动中油然而生,他们似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在创造的天地间自由飞翔。 四、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创造区域活动特色 众所周知,幼儿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周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们可利用的资源。随着四季更换,经常有不同的、新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如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蔬菜、沙石;秋天的种子、果实、昆虫等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区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还能让幼儿园的工作独具特色,可谓一举多得。收集、整理并合理运用乡土材料,给教师提供了发挥浴能的空间。教师们甚至发动亲朋好友为班级收集材料,积极指导孩子们利用乡土材料制作玩具、开展活动,并在实践中积极思考,不断摸索、总结。 在收集乡土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实现了家、园和社区三方积极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大教育合力。教师们将利用乡土资源的想法、具体需求等告诉家长们,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有的家长还能积极的准备材料,每逢春秋时节,我们还可以组织孩子们去大自然远足踏青,让他们亲手去采集,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丰富的乡土材料能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 乡镇幼儿园立足农村、面向大自然,充分、合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活动区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 幼儿园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生于乡土的五谷杂粮,野花野果、飞鸟虫鱼是孩子们天然的玩具,是幼儿学习和游戏最有利的教育资源。大自然会调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尽情的玩乐嬉戏中,孩子们感受和体验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既能凸显本土的地域特色,又可以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性情,给予儿童有灵性的生活,引领儿童智慧的成长,同时还具有节能环保的价值。 五、利用乡土材料在幼儿教育、游戏中的应用,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突出地域性、材料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收集起来比较容易。 2.要反映季节性,根据季节变化选择材料。 3.要发挥教玩具一物多用的功能。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乡土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在乡土游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的社

⑤ 如何开展乡土特色的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

一、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收集

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收集,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

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

幼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上竹山采集山上竹壳、竹叶。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秋天时在散步、认识秋天、秋游中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麦秸、玉米皮、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芦苇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

途径二:通过家长收集。

通过家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区域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稻草玩具,家长通过自己的制作,制作了许多稻草玩具有草垫、草绳、草榔头等。我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布条、竹制品、毛线、劳动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

途径三:通过教师收集。

通过教师收集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教师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棕榈叶等编织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

途径四:通过社会收集。

通过社会收集民间故事、民谣等素材,把广泛流传于本地的传说故事、民谣、民间游戏等运用到活动区当中,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水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

二、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利用

(一)植物资源的利用

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竹篮、席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跳草绳、竹棒接力等。

(二)动物资源的利用

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还让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三)自然物质的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捏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操作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块和竹片、竹筒,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很好地促进孩子进行多种探索活动。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还让他们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学习了民间的歌谣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三、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投放的材料应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区我们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的材料如:种子、石头、竹块、球拍开展了种子粘贴、石头画、竹印画、装饰球拍等活动。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小班开展的“操作区”喂小动物活动时,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经过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初期,教师提供的是小动物纸盒,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将各种果子喂给小动物吃。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盛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这样的材料投放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可以帮助幼儿通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

(三)材料投放的丰富性

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两方面: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材料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棕榈叶、稻草、竹壳、彩带、皱纸、毛线、纸板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将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⑥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游戏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一、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收集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收集,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途径一:通过幼儿收集。幼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采集、参观等活动收集的,在幼儿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们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带幼儿上竹山采集山上竹壳、竹叶。夏天带幼儿到小溪捡石头。秋天时在散步、认识秋天、秋游中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野稻草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麦秸、玉米皮、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芦苇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途径二:通过家长收集。通过家长收集的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区域的开展中我们发动家长制作稻草玩具,家长通过自己的制作,制作了许多稻草玩具有草垫、草绳、草榔头等。我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布条、竹制品、毛线、劳动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途径三:通过教师收集。通过教师收集区域活动材料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身及教师潜在的引导作用实现的。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采集、制作活动区材料。如在“果宝宝”区角中教师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编织区中采集棕榈叶等编织材料。同时也通过教师作用引导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与活动区相适应的材料。途径四:通过社会收集。通过社会收集民间故事、民谣等素材,把广泛流传于本地的传说故事、民谣、民间游戏等运用到活动区当中,同时我们利用民间手工艺师傅的工艺水平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二、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利用(一)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竹篮、席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跳草绳、竹棒接力等。(二)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还让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三)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捏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操作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块和竹片、竹筒,让幼儿用这些材料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很好地促进孩子进行多种探索活动。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还让他们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学习了民间的歌谣和游戏,让孩子们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三、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投放(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投放的材料应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区我们投放了许多乡土特色的材料如:种子、石头、竹块、球拍开展了种子粘贴、石头画、竹印画、装饰球拍等活动。通过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使用体现本土材料带给自己的乐趣并达到了教学的目标。(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如小班开展的“操作区”喂小动物活动时,教师准备的材料是经过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初期,教师提供的是小动物纸盒,幼儿通过自己的手将各种果子喂给小动物吃。接着提供小勺,让幼儿通过小勺盛给小动物吃。最后提供筷子,让幼儿尝试用筷子夹物。这样的材料投放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可以帮助幼儿通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能力。(三)材料投放的丰富性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可以体现在两方面: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可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和材料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如大班开展的“趣味编织角”中我们就提供了多种的编织材料有棕榈叶、稻草、竹壳、彩带、皱纸、毛线、纸板等,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意愿添加和满足,体现了活动区活动自主性特征。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将本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园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乡土资源,为农村幼儿提供更为广阔的创造空间。

⑦ 乡村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实施反思

一、利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 游戏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建构游戏本身又是幼儿生活的体现。因此,自然材料在幼儿游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会带孩子走出幼儿园,到学校门口的田野里,让他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去寻找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宝贝”。他们可以发现泥巴能捏、搓、捶、打,随心所欲制造自己喜欢的东西,大小不同的树叶可以做成漂亮的蝴蝶,好玩的乌龟,可爱的金鱼;地下的石头通过动手摆放,就搭成了各种有趣的建筑……在大自然中,孩子们高兴的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有些东西要老师自己去制作,我经常挤出时间去收集一些能利用的废旧物品,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实用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比如,我用粘质胶带把纸团包成一个个的纸球;用稻草编辫子、搓绳子、玩跳绳、跨绳、抓尾巴等游戏;用竹子或易拉罐桶做高翘,开展体育游戏;把瓶子装上不一样多的水变成打击乐进行演奏。纵横交错的田埂是幼儿天然的平衡木;小水沟是练习跨越的天然资源;小土坡,是幼儿进行攀爬,躲藏的好去处。带幼儿去参观附近的西红柿大棚、甜瓜棚。这样,幼儿既能在体能上得到锻炼,又增长了许多知识,知道大人们的辛苦。游戏的材料不一定要去买的,通过和幼儿一起制作游戏材料,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动手当中体会到玩的乐趣,

二、借助大自然,拓展游戏场所

好的活动场所是幼儿进行游戏的条件之一。农村幼儿园一般和小学部连在一起,活动的空间受到一点的限制。但是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幼儿游戏的最好场所。在户外高兴的玩耍是孩子永不厌倦的期盼。每次看到孩子在用沙子做蛋糕,用泥巴盖房子,就会让我回忆起自己纯真的童年。它为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它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幼儿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提供了天然场所。我带幼儿去走田埂,在田间小路奔跑,孩子玩得可带劲啦!我们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些极有价值的资源,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亲近大自然,使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和能量得到释放。

三、巧用民间游戏,让幼儿快乐成长

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它以其特有的趣味性,随机性,简便性和实用性,在民间代代相传,影响了一代一代的生活,给每个人流下了美好的回忆。民间游戏因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制,且经济实惠,成为农村幼儿园游戏选择的好内容。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主动、积极、激动的状态中,孩子变得大胆、活泼、开朗、乐于考和表达,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了人与人交往、合作和分享,学会了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和创新意识玩法,增强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特别是运动能力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和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民间游戏,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平时我积极收集各种民间游戏,灵活选择民间游戏内容。在开展民间游戏的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充分拥有游戏主权。例如,“占房子”“黄鼠狼偷鸡”等游戏。从多角度挖掘民间游,为幼儿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让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提高。

四、巧用游戏,密切家园联系,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的教育必须加强家园的联系,通过大人一起来参与,使亲情更加的浓厚,也会使幼儿的思想得到快乐的成长。在农村,家长的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可是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在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中,我会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参加,请家长们带来一些简单易玩的玩具来,家长们也很主动的配合。让家长参加亲子活动,教师与家长相互适应、共同分享教育成果,即丰富幼儿的课堂生活,又促进了孩子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幼儿在游戏中获取胜利时,在自己的家人面前更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然而,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那些有趣的民间游戏又同时吸引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锻炼自己承受挫折和失败的机会,而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需在游戏中慢慢形成。

幼儿的各种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得到锻炼,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就会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孩子的个性就会得到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⑧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不少农村幼儿园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玩具和操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为此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共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二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⑨ 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园是一所农村中心幼儿园,根据周边环境,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我们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每个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愉悦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教育思想。一、区域活动中乡土材料的收集在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乡土材料的收集,我们的材料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收集的。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乡土游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vr射击游戏 浏览:260
幼儿园拼音游戏 浏览:486
儿童学诗游戏 浏览:439
苹果手机赛车游戏排行 浏览:750
小馒头迷你游戏狙击地图解说 浏览:68
儿童游戏赛跑 浏览:988
植物大战僵尸免费游戏 浏览:707
幼儿小班室内游戏大全 浏览:863
小班闯关游戏 浏览:352
忆涵游戏解说直播木兰 浏览:220
游戏怎么封号 浏览:377
直播游戏赌 浏览:867
推塔手机游戏 浏览:340
仙剑奇侠传3单机游戏 浏览:452
开发大脑的益智游戏 浏览:920
捉泥鳅亲子游戏 浏览:424
游戏直播圈粉 浏览:154
安卓模拟器游戏数据包 浏览:812
三国志单机游戏大全 浏览:79
游戏时光直播 浏览:181